我家有三口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和我。知道吗?我们家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家庭呢!
爱看书的我
有一天,我在我的房间里津津有味地读着我的《十万个为什么》。这个时候,爸爸在外面大叫;“开饭啦!今天有好菜呀!”但我一点儿也没听到,我的心仍旧沉浸在书中为我们展现的奇妙斑斓的世界中。直到爷爷走到我房间里来,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笑眯眯地对我说:“我的小博士,吃完饭再搞研究吧!”我这才清醒过来。
自学成才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一位研究部门的管理人员,他在北京工作,工作非常繁忙,还经常出差。可是,对于我的学习他仍然十分关心。一天,我有道奥数题不会做,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就仔细看了看题,皱着眉头对我说:“我也不会呀!要不你先做完其它题目,我再告诉你。”于是,我继续做我的数学题,爸爸却拿出一本很厚的数学书,找到相关题型,一边看一边演算。过了一会儿,爸爸高兴地跑进我的房间,大声地说:“我做出来了!”我拿过草稿纸,看见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好几行算式,我照着爸爸的方法验算一遍,果然正确,忙拉着爸爸给我讲解一番。
未来的大厨——妈妈
妈妈是我家的专职厨师。为了照顾我的生活,妈妈放弃了工作,当起了全职主妇,来到上海陪伴我。可是,在职场上精明强干的妈妈在操持家务中却遇到了新问题。做菜不好吃,有时太咸,有时太淡,有时还能吃出一股怪味儿,因此,一到吃饭时,当看到我和爸爸脸上勉强吞咽的神情时,妈妈总是很伤心。终于有一天,妈妈下定决心要改变现状。从那天起,她每天都要学习做菜。老师就是电视机,她天天跟着电视机里的厨师学做菜。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在小本子上做记录。然后,她把理论用于实践,把厨房当成实践演练场,趁我和爸爸上班上学之际,在厨房不停地煎炸爆炒。晚餐时,每吃一道菜,就要我和爸爸仔细品一品,尝一尝,并提出意见,以便改进。渐渐的,妈妈做的菜越来越美味了,我们也越吃越爱吃了。
我家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但处处充满浓浓的学习氛围,这让我想起了孔子的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