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5日報道《市民常見急救知識知曉率不足80%》,引起社會關注。記者昨天從市兒童醫院急診重症醫學科了解到,僅本月3日至12日的10天內,該院就收治3名溺水兒童,而家長懂不懂急救知識,在關鍵時刻就看出大不一樣了。
不到兩歲半的男孩天天,家住小河邊。平時,天天的媽媽、奶奶常在小河邊洗刷物品。11月3日10點多,獨自玩耍的天天不幸落水。來不及多想,會游泳的孩子的爸爸直接跳下兩米多深的小河,一番摸索,終於找到孩子抱上岸。這時,孩子已經神志不清,面色蒼灰,口唇紫紺,連呼吸也停止了。爸爸一面告訴自己冷靜,一面不停回憶在網上學過的急救常識,與聞訊趕來的大伯、奶奶一起,開始現場救急。大伯負責人工呼吸,爸爸做心臟按壓,奶奶打120急救電話。數分鐘后,120救護人員趕到現場,和一家人一起,將天天送到當地醫院,因情況危急,又連忙轉送到常州市兒童醫院。
急診醫生發現天天神志不清,全身青紫,口鼻腔內有血性液體不斷溢出,經過一邊緊急心、肺、腦功能支持搶救,一邊檢查后診斷為:溺水、心肺復蘇術后、吸入性肺炎、缺血缺氧性腦病。很快,天天被醫護人員護送入重症醫學科監護病房,並繼續進行心電監護、呼吸支持、腦功能保護、心功能支持、消化功能支持等一系列搶救。當天傍晚,天天終於醒了。隨后,繼續搶救。4天后終於脫離危險,轉入普通病房。
11月10日下午1點多,1歲半多的男童糖糖獨自在家門口玩耍時,不慎落入附近小池塘。等媽媽找到他時,他已臉朝下漂浮在水上。媽媽想起電視劇裡的情形,立即把糖糖倒過來拍背催吐,同時,一邊大聲呼救,一邊做簡易的人工呼吸、心臟按壓。很快,120救護車載著糖糖和媽媽來到當地醫院。醫生發現糖糖呼吸不規則,心率也很慢,隻有30-50次/分(正常100-120次/分),病情危重,在緊急搶救后醫生建議轉至兒童醫院。1個多小時后,昏迷不醒、四肢抽筋的糖糖被送進兒童醫院監護病房,經過呼吸機機械通氣、糾酸補液止驚、心功能支持等生命支持治療后,神志逐漸轉清,於13日成功撤除呼吸機,逐漸康復。
相比之下,1歲多的王寶寶就沒有這麼幸運。11月12日傍晚,王寶寶不慎落入家附近水井中,家人找了3次才找到,之后又花15分鐘才將孩子救上來。由於一家人不懂急救知識,生死一線的孩子隻能等120救護車的醫務人員來了以后才開始救治。送院后,孩子一直處於深昏迷,病情危重,家長於20日已放棄治療。
市兒童醫院每年不同季節都會收治溺水兒童10多例,有的孩子在小河邊、井邊溺水,有的孩子在家裡浴缸、洗衣機溺水,還有的孩子在鄉下糞坑溺水。重症醫學科主任鄒國錦提醒市民,對於此類兒童意外傷害,家長一方面要加強對未成年孩子的監管,避免意外傷害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學習一定的急救知識,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盡量將傷害降到最低,為后期的搶救成功爭取最大的可能。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