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园地 > 蒙恬与毛笔

蒙恬与毛笔

2015年11月19日 18:42:00 访问量:137
      湖州民间流传的毛笔故事,核心内容是:蒙恬到过湖州,就在这里发展了毛笔。
      这里,我们先来说清楚两件事:一是秦代的“笔”,一是历史上关于蒙恬的记载。“笔”字,是秦代开始用下来的。在未有完善的毛笔之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的文字已经成熟,需要书写。(在这之前,文字先是刻下来。刻在龟甲、牛骨上,这时期叫甲骨文。)当时未有纸,文字书写在帛、竹简、木简上。书写需要有工具,这是时代的需求。战国的多个强国,都各自在试着制作良好的书写工具。
      历年考古出土文物上的纹饰,明显是用书写工具绘划的。也出土过早期的书写工具,一九五四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古墓中,发现过用兔毛包黈在竹杆外的书写工具,是楚国的毛笔。当时各国发展书写工具的情况,还反映在文字发展的情况上,各国的书写工具叫法不一样。在《说文解字》中,“聿”字条下,说明,聿是指书写工具,“所以书也。”原来楚国的书写工具叫做“聿”,吴国叫做“不律”,燕国叫做“弗”,到秦的时候,聿字加上竹头,才叫做“笔”。(“楚谓之聿,吴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这里很明白说出,当时各国都有了书写工具,而秦国的“笔”,成为了主流,流传下来。秦国发展的毛笔,与蒙恬有关。
     《史记》上有蒙恬的传,记蒙恬的征战以及修筑长城,没有提到蒙恬造笔。但重要的野史《古今注》(晋代崔豹撰)中,叙述笔的发展,说古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秦蒙恬始以兔毫竹管为笔。虽然所记不详,但这是古书上关于是谁始创毛笔的唯一记载。也一直没有人提出另外的说法。现在在湖州善琏镇那里有了这样生动的传说,有蒙公祠,有历史悠久的制笔传统,那么,参照起来,蒙恬制笔的故事,就具体起来了。
      毛笔,最好是用中山兔毫制。东汉的学者、书法家蔡邕,在他的《笔论》中说,书法,下笔之前,要先酝酿情怀,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可见中山兔毫在汉时已是很出名的。中山是什么地方?广东人说到中山,自然先想到中山县,孙中山的故乡。但中山兔毫说的不是这个中山。战国时,有中山国,在河北省中部。说蒙恬以中山兔毫制笔,很容易想到中山国,因为蒙恬在北方征战的时间很长。但蒙恬在忙于打仗的时候,应该不是用心于制笔的时候。
      另一个中山,是韩愈在《毛颖传》中提到的中山,韩愈把毛笔人格化,说他是中山人。这里说的中山,在安徽、江苏之间,又名独山,产兔毫出名。这里离湖州不远,蒙恬是很有条件发现这里的中山兔毫很好用的。那么,蒙恬有可能来过善琏镇吗?《史记.蒙恬列传》上说,蒙恬祖父蒙骜,先为齐将,后为秦将。蒙恬在秦始皇时,先做过“典狱文学”,做狱官,典管文字方面的事。秦始皇二十三年时,蒙恬的父亲蒙武与王翦攻楚,虏楚王。蒙恬可能就在这时候到南方来。后来,他就忙着在北方逐戎狄、筑长城了。
编辑:康建丽
上一篇:计中计,周瑜胜曹操
下一篇:《劝学》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县繁城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繁峙县石龙街59号 电话:0350-5523247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