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园地 > 炎帝教耕和舜帝南巡

炎帝教耕和舜帝南巡

2015年11月30日 10:16:47 访问量:231

炎帝,又叫神农氏,是我国远古传说时期的一位氏族部落首领,生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据古文献记载,炎帝与黄帝本是同胞兄弟,《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于有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生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以发明农耕而著称。据传说知姜水流域的炎帝氏族开始也是以渔猎为主要生活手段,但后来人口增多了,渔猎已不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于是炎帝发明农耕。这样,炎帝部落成为我国最早进入农耕的部落,炎帝也被尊奉为农业的创始者。《易.系辞下》,《管子》等古代文献都作了记述。《管子.轻重篇》说:神农作种五谷于淇山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逸周书》则构造了天雨粟的神话,说当时天上降下粟米,炎帝便耕而种之,并用树木制成了农具,教人耕田。从此,人民开始以谷物为食。当然,农业的发明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可能是炎帝一人的发明,而只能是当时的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步认识的。炎帝部落强大后,沿黄河东下,从此开始了与其他部落的战争。炎帝曾与黄帝联合,战胜了南方的蚩尤九黎集团,但战争却使黄帝部落迅速扩大,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宋代罗泌《路史》中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黄帝之子少昊氏始于云阳,胙土长沙的传说,意即黄帝把长沙封赐给自己儿子,熊湘亦即长沙。后来发生了炎帝与黄帝两大部落的涿鹿大战,结果炎帝败北,炎帝部落一部分融合于华夏族,一部分则被迫迁,徙居于长江中游和洞庭湖南北。

据传说,炎帝部落的某些支系南徙到湖南境内各地,从洞庭湖之野直达九疑苍梧。于是首先有了炎帝陵的遗迹。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后汉书.郡国志》也有相同记载。有的传说则说炎帝为民治病,遍尝百草,在湖南日遇七十毒,终因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路史.后纪三》所载更详:炎帝死后于长沙茶乡之尾,叫茶陵,其后裔庆甲等徙居在此。茶陵,秦汉时期长沙郡或长沙国辖地,所以称作长沙茶乡之尾,或统称长沙。南宋时从茶陵析置酃县(今炎陵县),炎帝陵在酃县境内。炎帝陵显然带有传说色彩,表明了人民对祖先炎帝的怀念,但同时也反映炎帝后裔南迁到湖南和长沙地区的史迹。

由于炎帝部落较早从原始采集,狩猎生活过渡到原始农业经济,因此,其后裔南下湖南后,对于在湖南传播家耕技术和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大作用和历史意义。长期以来,湖湘境内留下了不少炎帝的传说,如嘉禾县得名与炎帝教耕种禾有关,说是炎帝的时候,天上降下谷种,神农拾之以教耕作,于其地为禾仓,后以置县,徇其实曰喜禾县。赤松子为神农氏的雨师,湖南不少地方也就留下与赤松子有关的地名,如浏阳有赤松山,华容有赤松子亭等。这不仅表明赤松子族人随同炎帝部落南迁湖南,也表明当时人们已重视气象与农业的关系。

炎帝教耕和其部落迁居湖南,把农业带到了湖南,带到了长沙。农业的传播与发展,给先民们的生活资料提供新的来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正因为如此,湖湘人民对炎帝神农氏十分怀念。时至清代,衡湘之间,其民至今犹念柱(即炎帝柱),凡一境数里,共奉一柱,以春祈秋报焉,谓树者柱也。双所在有神农祠。

炎帝、黄帝以后,我国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尧、舜、禹传说时代。当时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组织已从血缘性的氏族部落过渡到地域性的部落联盟,是氏族机构到国家的过渡形态。尧、舜、禹都曾担任过这种部落联盟的首领。

舜帝,名重华,姚性,号有虞氏。年轻时就好学孝友,闻名四海,在他成为有虞氏部落的首领后,更是以身作则,带领百姓发展生产,成效卓著。舜在位时期,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流放了四凶,任用大禹治水,天下大治。到了舜帝晚年,曾被尧打败的南方三苗集团再次崛起,舜对此不能容忍,于是双方发生了新的战争,舜也因亲自南征,葬身于南国。这就是传说中的帝舜南巡。《史记.五帝本纪》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山海经.海内经》对舜帝南巡的目的则另有说法,认为是为视察水旱灾害而南巡,溯湘江,过长沙,跋涉苍梧,引水灌田,因积劳成疾而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因此,舜帝南巡湖南,与长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湖南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苍梧即九嶷山,在今零陵宁远县地。零陵是因舜陵而得名,西汉武帝时始析长沙置零陵郡。由此可见,西汉以前,长沙的辖地十分广阔,几乎包括整个湖南地区,零陵自在其中。

舜帝南巡在湖南留下了许多美好传说,一些地名也与这种传说密切相关。舜曾途经南岳衡山,据《衡山县志.古迹》记载:帝舜将高辛氏盛甘露的玛瑙瓮迁于衡山,故南岳有宝露坛。舜在坛下建望月馆以撩望月亮。安上峰有舜庙、舜溪、舜井、舜洞,传说是舜帝巡狩曾驻跸在此。传说党舜帝南巡还到过湘潭,并演奏了韶乐,韶山由此而得名。

舜帝南巡湖南,丰富了湖南远古传说文化。屈原《离骚》就有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的诗句。唐代朱庆写有《舜井旁舜洞诗》:

碧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巅。向来下视千山水,疑是苍梧万里天。舜之后,禹继承舜的遗志,继续开拓南疆,把中国分为九州,长沙在荆州境内。相传禹也到过长沙。几千年来一直流传着禹用石碑将兴风作浪的孽龙镇于岳麓山下的神话。岳麓山至今有禹碑,禹迹蹊等胜迹。传说虽难考究,但至少说明块土地与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神奇古老。

 

编辑:康建丽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县繁城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繁峙县石龙街59号 电话:0350-5523247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