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园地 >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2013年04月01日 10:57:18 来源:繁峙县繁城中学 访问量:217

 

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能力目标:

        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故事
  1有这样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个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总理:我们美国人总爱仰着头走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总是低着头走路?周恩来略加思索后回答:走下坡路的人,总是仰着头走路,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着头走路了。这个记者听后,倍感羞愧。
      其实,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政治家、外交家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正是这样的一位政治家和外交家。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和他有关的课文《晏子使楚》

2、对于这种名家名篇,对人物的了解也非常重要,你对晏子了解多少?(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3在我国劳动人民心目中晏子是智慧的化身,他以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为世人所称道。

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

二、整体感知

    1、 师:晏婴被称为晏子,肯定有过人之处,让我们以小记者的身份随晏子一同出使楚国,领略齐国大夫的风采。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生交流、汇报)

    师: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三次)

       

        板书: 钻狗洞 没人才 没出息

  2、 师: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
   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

      师:还可以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楚王只好尊重晏子。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师: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晏子到底凭借什么取胜,让楚王不得不尊重他呢?我们再来读课文,这回专读人物对话,请大家把晏子的话用波浪线画下来,然后想一想: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1、第一次交锋

  我们先来看看楚王和晏子的第一次交锋。 (抽生读第一段。
     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明白了: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  ),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

2)师: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么说好在哪里? 

 

   师:大家再注意看。晏子是怎么说的这句话?
   师:如果把“看了看”去掉,晏子在说这句话之前会想些什么呢?那如果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不行)为什么呢?结果呢?
  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楚王只好打开城门。板书:只好打开城门

4楚王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身材矮小)
    师:(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还没有他高呢。他还是个孩子晏子可是一个成人。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想一想晏子可不可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
    师:为什么?
   小结:你看看,就这样一个,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
    2、第二次交锋:


        师:楚王还没有和晏子见面,堂堂的一国之君就已经败下阵来,又岂能善罢甘休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4段,看看他们见面的场面,你最欣赏哪句话

   1)、 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楚王是什么人?楚王侮辱齐国没人才晏子是怎样回答的?
         师:晏子的话柔中带刚,让楚王无言以对。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生读)

  出示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晏子说的这简短的一句话里面三个成语──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
   师:晏子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
   2)、师:第二个故事中,你还欣赏哪句话?

       生: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师: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

      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下等国)

   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晏子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  

   师:那叫智慧。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所以这样的笑让那楚王只好……只好陪着笑。(板书)
3、第三次交锋:
1)、 楚王又一次败下阵来,请同学们看看第三部分,(教师出示内容)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生读)

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变强盗。这句话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社会风气不好)

2、讨论:
  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3)、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
   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 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没有人才,最后只好──生:陪着笑。
   第三次说齐国人犯罪偷盗,最后只好── 生:只好赔不是。(完成板书)
  你瞧瞧这楚王,唉几句歇后语吧──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哑巴吃黄连──(  )

 (4)、这楚王最后的结局是——(出示原文)
     生读: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师:试试看,想象楚王当时的表情,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三、超越文本,学当晏子

1、(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显楚国的威风,却没有想到被晏子反驳得哑口无言、威风扫地。他看斗不过晏子,却又不甘心。突然,他哈哈大笑起来,见你们这班跟随在晏子身后的小记者,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于是,向你们瞟了一眼,轻蔑地说道:哼,齐国太无能了,是不是没有大记者了,怎么来的尽是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娃娃?各位小记者们,面对楚王对你们的侮辱,你们肯一声不吭、低头认输吗那你们将怎么反驳?

   2开招待会,齐夸晏子
 、在出使任务即将结束的时候,晏子和楚王准备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爱提问的小记者们,你们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问晏子和楚王。

   、各位小记者,我们的报道任务已经圆满完成。齐王和人民正焦急地等待着大家的消息,你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来夸夸我们晏子大夫吗?

 四、小结延伸,积累运用

    我们感到:一个人要获得尊重,不仅要有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晏子的使命最终胜利完成。虽然一波三折,但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的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所以,参考书这样评价晏子使楚的意义──“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为齐国赢得了尊重。
   语言真是一门艺术,晏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最终不辱使命,完成了出使的任务。所以同学们也要像晏子那样学好语文吧!
五 、作业:

     1搜集晏子的其他故事

     2、 排练课本剧。

六、【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侮辱)──  (反击)──    (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陪着笑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赔不是

编辑:康建丽
评论区
康建丽(2013-4-13 17:53:56)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回复 支持[0] 反对[0]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县繁城中学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繁峙县石龙街59号 电话:0350-5523247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