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文章 > 转变角色,用爱心教育 唤醒学生,展课程魅力 ——读《中国教育寻变》

转变角色,用爱心教育 唤醒学生,展课程魅力 ——读《中国教育寻变》

2021年01月18日 10:36:28 访问量:1462

 转变角色,用爱心教育

 唤醒学生,展课程魅力

                                ——读《中国教育寻变》

 

繁城中学   康建丽

 

《中国教育寻变》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教育力作,对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在十一学校浸泡四年之久,全程跟踪、观察、记录了这所学校的变革历程。书中大量的细节展现了学校转型的艰难和突破,展现了十一教师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智慧。这本书回答了“学校改革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等诸多问题,也回答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的各种猜测、不解、臆断甚至质疑,更向大众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什么”。

带班主任以前,常常看书,但都是一些故事性极强的书籍,很少看学术性强的文章。当班主任之后,因没有管理经验,看了几本教育管理方面的书,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坦白的说,最开始拿起这本书,是为了完成张局长留的作业,看到局长能为了教育事业不辞辛苦、不断学习,我感到十分惭愧。我作为一个直接参与学生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更是应该不断接收新的教育理念。我翻开《中国教育寻变》这本书,粗略浏览起来,然后由快到慢,从充满疑惑到恍然大悟,最后是深刻的反思与期待。

掩卷读罢,令人心生无限感慨,对我触动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角色的转变――爱心与平等

 

这本书共五卷十六章,翻开目录,我最先阅读了第六章“教师角色被重新定义”。

教师的角色,早在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就对教师做了经典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诠释,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传递知识与接收知识的关系。对于教育学生的老师,在这里重点强调了教,而忽视了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在课堂上跟孩子们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孩子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面貌的形成,所有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有赖于在课余时间内进行的、不列入课表的工作。一个教师,只有当他成为孩子们在其中度过其精神生活并建立彼此间道德关系的那些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的情况下,才会是一个教育者。”它提醒我们,除了父母之外,对一个孩子的成功影响最大的是站在教室前面的教师。

现行教育模式下,绝大部分老师只挑教学的担子,课教得好就是好教师,跟一个学生坐下来,除了讲题不会说别的,育人的工作只有班主任去做。教书就只是教书,每天上课的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后极少关注学生的心理、身体的变化,作业完成的怎么样,成绩考的好不好成了他们最关心的话题。即使有的教师关注学生,大多数时候还是用居高临下的姿态,高高在上的架势,教训的口吻、不屑的眼神在与学生对话。而初中阶段恰恰是青少年心理成长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敏感而脆弱,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注,需要教师的沟通和引导,需要教师把他们当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平等对待。因而在此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审判的话语,无形中会伤害学生成长中的心灵,有时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只有学生把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教育才会有力量。如若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有可能会因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的刺激,使他们对自己或对别人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2016年冬,山西省怀仁县某中学高二年级的一名女生,从教学楼十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年仅16岁的生命。20171214日上午,辽宁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中学,班主任老师被学生捅死在教室讲桌旁边。相信,如果教师对学生多一点关注与关爱,与学生多一点沟通与理解,这样令人痛心的悲剧一定不会发生。

十一学校的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团队。坚持地爱学生,这是十一学校的传统,是刻在十一人心里的深刻信条。他们把教师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具有权威的管理者变成学生心灵的导师,对学生进行人生引导、心理疏导、学业指导。十一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集教育、教学于一身,每一个人都是学生的导师。立德树人落实到了每一位教师身上,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书育人不再是两张皮。师生关系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不做评判者,更不做简单的批评者,而是热心的伙伴和知己,同时他们还是学科思想、方法的传导者,创新启智平台的搭建者,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求知、求真路上的榜样和同行者。十一学校通过教师角色的转化,真实的教育显现了出来,学生把真实的自己展现给教师,面对真实的内心,教育有了真实的起点。十一学校朱则光老师说的好,“教育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有力量。老师不再充当警察的角色,学生才有可能接近你,教育才有可能发生”。十一学校的教师们带着一腔爱意、一片真心、一股全力以赴的责任感完成了角色的转变。我相信在这样的学校受教育的孩子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幸运的。在这里永远不会看到学生拿起尖刀刺向教师的场景,也不会有学生不堪压力结束自己生命的悲剧发生。没人能说出认真、热情、有爱心并且真挚的十一教师,对文明的影响有多深。但是从他们开始,我们有了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有了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的教育真正有了希望。

 

新课程的魅力――唤醒与发现

 

“学校的使命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发现他们的兴趣,找到今后人生的‘发力点’。其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找到他可以变得伟大的地方,并且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稳健的前行,勇敢地去追求他们的梦想。”李希贵校长的这番话道出了十一学校改革的真谛。     

十一学校塑造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着眼于当下的考试分数。他们改革的目标就是把每一个孩子心灵深处的力量唤醒。而学生的兴趣、潜能和趋向不同,大部分潜能藏在“冰山”下面,处于沉睡状态。这种潜能只有在有充分的外部条件触发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需要借用教育的力量去唤醒。

围绕着“发现”与“唤醒”,十一学校构建了学生自我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每一名同学装了一台属于他自己的“发动机”,为学生的发展注入了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目标。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树立目标,学校开设了33门综合实践课程,聘请200多位名家大师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鼓励学生创办了200多个社团。通过一次次聆听大师、参访高校、学长有约、职业考察、社团锻炼,学生清楚的知道“我将来要做什么,我将来要成为怎样的人”、“为了我的目标,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十一学校的楼道四处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你处于哪个位置固然重要,更为重要的是你必须清楚往哪个方向去。”这些标语时时刻刻触动着每个十一学生的心。

 十一学校时时有课程,处处是课程。教师们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教育机会,去唤醒、发现、感染、激励学生,通过课程来唤醒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发现梦想,认识自己,认识了自己就有力量前行。当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内动力,也就是自我驱动力,学生才能规划自己每一天的学习生活,才会有成就感、自制力、责任感。十一学校的学子们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一步步踏实地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这就是十一学校新课程的魅力。

有人说,人生是一趟旅行。去哪里?怎么去?指引方向的叫“理想”,规范方式的叫“价值观”,这两样东西在时下非常稀缺。我们一些学校的孩子上课迟到,不听课玩手机、趴着睡觉,表面上看好像是纪律问题,其背后实际上是学习状态问题,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的管理,缺乏规划,缺乏目标。没有目标,他的人生茫茫不知归处,每天在学校过着浑浑噩噩的日子。这个问题不是用行政手段就可以解决的。学习,是自愿,是自我驱动的,只有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制力、责任感。给学生树立目标,唤醒学生的兴趣,这个是我们最应该向十一学校学习的。

当我们有的老师在埋怨学生质量差教不好的时候,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一扇成长的门虚掩着,每一扇门的背后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温柔的推开它。如何推开它,这个就需要课程的力量。我相信没有唤不醒的学生。做为一个七年级的班主任,在学习了《中国教育寻变》之后,我充分地感受到了课程的能量所在。虽然我们复制不了十一学校的教育变革,但是我们可以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活动,去唤醒他们的兴趣,为他们树立目标提供动力。

以前我对举办各种活动认识不够,在迎新年晚会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活动的力量。张天宇同学在班级里属于学困生,对学习没有自信,提不起劲。但是在迎新晚会的时候,他充分的展示了他的表演天赋,才华的闸门被打开,生命的潜能奔涌而出。他表演的小品形象生动,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迎新晚会结束,张天宇同学被选为班级最有魅力演员。这次活动在张天宇同学的心灵深处种下一棵小树,这棵小树悄悄发芽、长叶,在向辽阔的空间伸展自由的枝干。没有一个画家能用画笔描绘出这样的景象,没有一个诗人能用诗句表达出这样的过程。我悄悄观察的他的变化。张天宇同学犹如一只迷途的羔羊在荒野中找到了方向,犹如一艘漂泊的小船发现了自已的“发动机”,他行动起来了!他英语成绩不好便积极地参加了班级的英语戏剧社,在英语社表演英语短剧《三只小猪》时,有不认识的单词就认真查阅资料,把不会读的单词写下来向同学请教,同时他还向我申请加入了奥数社。一次,奥数社的同学在加自习出了一道奥数题,我进教室时看到张天宇同学正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讲题,原来这道题全班只有张天宇同学做出来了!他在一天一天进步着。他心灵深处的小树苗正在茁壮成长,他从一次活动中发现了自己也有可以做得好的事情,唤醒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并对自己前行的路充满了信心。这正是新课程的魅力与活动的力量结出的果实啊!

 

结语: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今后漫漫人生路上,谁能说是哪一次经历起了作用?也许,就是这一次的感动,成为他一生的动力,鼓舞他登临事业的顶峰。也许,是一次又一次的累加。也许,哪一次都不是。那也不要紧,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像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认为的那样:“这一次要做!要做好!”

不要再怕举办活动影响学习,不要再担心成立社团会放纵学生,殊不知我们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正是在唤醒和发现他们心灵深处沉睡的兴趣和潜能啊。再也不要充当冷漠的知识传递者,请老师们放下身段,用心去教育,用信去交流。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亲爱的老师们,在教育改革的路上不断探索吧!请大家用博爱的心怀平等的姿态去关爱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为他们的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为他们规划未来树立目标,他们将会借着兴趣和潜能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向着目标一步步坚定地走下去。

编辑:康建丽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局长与207班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繁峙县繁城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山西省繁峙县石龙街59号 电话:0350-5523247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